2024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关工委工作在2023年良好开局基础上,继续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围绕实施“1396”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融入全面构建协同育人格局,组织、指导“五老”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教育活动,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开年之初,召开了我校2024年度关心下一代工作会。校党委书记、关工委名誉主任陈亮出席并作了题为《助力学校发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力求实现新的突破》的重要讲话。陈书记对关工委2023年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代表校党委对2024年关工委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强化政治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是要凝聚思想共识,关心帮助青年学生健康成长;三是要坚持内涵建设,打造形成关工委特色品牌形象;四是要完善组织建设,加快形成规范化长效化工作机制。
按照校党委的要求,2024年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以更高的站位、更新的思路、更好的行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强化政治引领,以红色文化育人
聚焦立德树人,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挖掘红色资源,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用红色基因涵养青年学生,打造出特色鲜明的红色育人体系。
1.重温进京赶考路程,感悟青年人的时代担当
在3.23日 “进京赶考日”75周年之际,为引导学生重温先辈们的赶考之路,坚定理想信念,关工委联合外国语学院邀请省委党校李芬教授举办《重温进京赶考路程,感悟青年人的时代担当》专题报告会,引导同学们深刻理解“赶考”精神在我党历史上的重要意义,深刻领悟如何用实际行动学习和传承“赶考”精神,受到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党性教育。
2.红色耀五月 诗词颂丰碑
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以艺术的方式,读懂中国革命的百年奋斗史,读懂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根脉,关工委携手文学与历史学院、音乐学院共同举办了“红色耀五月 诗词颂丰碑”毛泽东诗词诵唱活动。学生们发挥各自的专业优长,以激昂的朗诵、深情的歌唱,重温并呈现了《沁园春·雪》、《七律·长征》和《忆秦娥·娄山关》等多首毛泽东经典诗词,令在场师生们领略到中国革命的历史蕴涵和文化气象,也更加坚定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信念。这项活动的开展,是关工委对校党委提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强化政治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指示的有益实践。
3.高歌爱国主义歌曲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进一步将爱国主义热情植根于青年学生心中,关工委联合乐达国际艺术学院,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爱国主义歌曲歌唱比赛”活动。活动的主题为“我和我的祖国”,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项活动得到各二级学院支持,覆盖面广,学生参与度高,影响力大。
4. 面向学生推荐红色经典阅读书目50种
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时,我们向学生推荐红色经典阅读书目50种,包括政论、文史类25种,文学作品类25种,写出了上万字的推荐词,旨在引导同学们通过阅读经典书籍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升政治理论水平;重温中国百年革命征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中汲取奋进力量;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的奋斗史,读懂中国现代化,读懂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开展以 “读懂中国”为主线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2024年我们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征文比赛、讲座等形式,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家乡故事;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和革命先驱的不懈奋斗,了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程,以丰厚而宝贵的爱国情怀养育其精神。
1、发掘家乡红色记忆征文活动
关工委在全校学生中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征文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红色传统,组织引导广大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走访,追寻到许多自己家乡的红色足迹和英雄故事。撰写出一篇篇赞美家乡、讴歌英雄的文章,红色基因得以在这一代人身上传承。
2.举办中国式现代化主题报告会
为引导我校青年学子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关工委拓展新的工作思路,把学术引导与提升融进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关工委与地理科学与环境学院联合举《地理学科的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学术报告会。由河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地理科学与环境学院院长孙中伟教授主讲。讲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地理学的价值、与地理学关联、地理学的责任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与地理学的关联以及地理学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责任等问题。报告会提升了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其重大意义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其内涵和理论体系,并结合所学专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帮助学生筑牢了理想信念和厚植家国情怀。
3. 开展“读懂中国、了解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暑假期间,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海燕等一行三人赴张家口进行 “读懂中国、了解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到阳原县、宣化市、涿鹿县等传统文化基地及红色教育资源进行调研,并与理学院共同组织部分学生参观泥河湾博物馆、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群及阳原红色历史展。同学们表示,通过这次参观对家乡有了新的认识,为家乡而骄傲,为河北而骄傲,为伟大的中国而骄傲。
三、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机制
关工委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机制,发掘实践育人基地,开展通识教育,支持产教融合,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双院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机制中。
1.赴牛山书院调研“双院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为进一步落实校党委提出的要政治引领、强化责任担当、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把关工委工作的育人功能纳入学校的双院协同育人机制的要求,关工委结合书院作为育人实践基地的功能开展关爱活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海燕带队到牛山书院调研,与牛山书院相关负责人就如何借助书院平台充分发挥关工委“五老”关爱后代、教育后代方面的优势进行了座谈与研讨,双方达成了深入合作的意向。
2. 开展文史讲座,助力书院研学培训
关工委将关爱工作纳入双院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机制中,三次赴牛山书院开设讲座,
邱小捷教授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为主要内容的红色主题讲座,从河北省的人文历史宏阔视野出发,回溯了东方人类起源、中华文明产生、直至新中国从这里走来,阐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讲座既体现了关工委关爱后代的五老精神,传播红色文化,赓续革命传统,也契合了书院的功能与培养目标。
贾玉春教授在“423世界读书日”做了题为《读书——大学生的精神沐浴》的讲座,从读书的重要性、当下大学生读书现状、读书方法等几个方面,针对大学生在读书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述,并和同学们进行了互动。
为结合书院研学培训的相关内容,将地域文化内涵融入书院课程体系,关工委特推出《把故乡嵌进诗歌》课程,邀请石家庄铁道大学人文学院的刘素萍教授,借金代本土作家蔡?之眼,扫描近千年前的正定与封龙山,加深了学生们对石家庄地域文化的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3.推进产教融合赋能青年学生成长
为积极探索和参与实践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推进产教融合赋能青年学生成长,关工委联合化工学院生物医药学院,组织部分师生代表赴阜平县骆驼湾村、现代食用菌核心园区参观考察,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学习真技能,掌握真本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人才。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们受益匪浅,表示通过实地参观食用菌生产过程,开阔了视野,让书本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头脑中“活”起来,对所学专业有了更加深入和直观的理解,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将自觉践行“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精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4.引企业家进课堂,让理论接引实践
关工委与未来信息技术学院联合举办《深入剖析人工智能:从理论到实践》专题讲座。邀请河北阿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世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他与师生们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及大模型的核心技术,介绍通用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的变革与挑战以及智能算法的力量等等。讲座旨在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并启发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的创新性思考,更为同学们指明了实践应用的方向。
四、强化使命担当,不断提升关心下一代工作能力
弘扬“五老”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五老”队伍。以“五老”的先进事迹教育青年学生,践行育人使命,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1.开展“弘扬五老精神 引领学生成长”活动
关工委联合教师教育学院组织师生代表走访了退休老教师曹朝阳教授。作为我校心理学专业的创办者、家庭教育的研究者、教学督导的实践者,曹老师坚守教育初心 引领学生成长;他关注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勉励青年学生要听党话、跟党走,提高政治站位,紧跟时代步伐,练就过硬本领,锻炼强健体魄,做有志、有为的新时代青年。随访的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曹老师对知识的敬畏、对科研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怀。表示未来会保持好奇心,勇于创新、积极进取,传承老一辈教师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传递知识的力量,践行教育的初心。
2.优化队伍建设,扩充校内外“五老”队伍
为推进我校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有效开展,吸纳更多的老同志参与关工委工作,新聘了部分退休教师充实到“五老”专家队伍。他们当中,有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做出贡献的老教授,也有经历过战争洗礼的老军人。他们对关心下一代工作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表示愿意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助力学校发展。至此,我校“五老”专家库的入库成员已达到12名。
3.组织“五老”专家调研学校文化建设成就
关工委组织部分“五老”专家团成员参观、调研了校史馆、石家庄地域文化馆和融媒体中心等场馆,从多个维度详细了解了学校的历史沿革、优势特色、革新举措、办学成就、代表人物等。调研活动使老同志们感慨良多,大家对学校场馆在学校“1396”发展战略指导下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4.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相关的理论研究
关工委注重加强理论提升,外出参加学习提升自身政治水平和工作素养;组织部分退休教授从事红色文化和青少年教育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增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5.坚持关工委内涵建设,形成规范的工作机制
关工委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机制; 2024年关工委尝试下沉工作重心,充分发挥各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升我校关工委工作的整体水平。关心下一代活动实现了各学院全覆盖,参与组织专项关爱活动二级学院,由2023年的5个增至2024年的10个。各学院工作态度积极,工作成效显著。
6.增强品牌意识,凝练我校关工委的工作特色
经过2023年的工作探索,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特色。2024年我们持续培育有特色、有影响的品牌项目。继续做实做强“弘扬五老精神 引领学生成长”活动项目、 “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主题征文”和歌唱比赛等活动。每个活动都精心设计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主题和内容,使学生既受到教育,又丰富其文化生活。
2024 年,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在党政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及各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努力下,关工委主动作为,进一步探索了适合我校特点的关心下一代的工作方法和路径,加速工作品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推进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