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8-10-17 浏览次数: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健康的身心素质,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知识及工程技术,具备化工技术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和实施、生产及安全管理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能在化工、医药、资源、能源、环保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人文知识和公共基础理论课的基础上,主要学习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和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接受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工程设计等基本训练,具有对现代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技术改造、生产安全管理,对新工艺过程进行开发设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化学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化学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化学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化学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能够针对化学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化学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化学工程实践和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化学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化学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学制和学分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3至6年内完成学业。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79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52学分;专业教育课程76学分;实践教育课程51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核心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制图,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工设计,化工安全与环保,化工仿真实验,毕业实习等。
五、推荐资格证书
化工总控工、化工工艺试验工、化工检验工、化工工程员、注册化工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
附件:2019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化工与制药大类培养模式下)